經濟日報記者 吉蕾蕾
快遞物流連接千城百業、聯通線上線下、融入生產環節、嵌入消費場景,是現代流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郵政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快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120.5億件,同比增長18.7%。
數據持續向好,折射的是流動的中國、開放的市場。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主任朱麗表示,“十四五”時期以來,我國郵政快遞業聚焦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實現了持續較快發展,快遞業務量已連續5年突破1000億件,規模經濟效應繼續放大,對產業拉動和經濟帶動能力明顯提升。預計行業仍將保持穩中有進態勢。
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7月9日,一臺從廣東省中山市發往江蘇省常州市的以舊換新家用空調,成為2025年我國第1000億件快遞。第1000億件快遞定格在以舊換新的消費品上,展現出快遞業保持較快發展為消費市場注入新動能。
“在政策支持下,家居家電、消費電子等消費需求增加,帶動寄遞業務量不斷增長。”順豐速運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公司貨量規模同比增長超過20%。目前,國補政策已覆蓋電商平臺的大多數品牌,包括手機、平板、智能穿戴、學習機、電腦等品類,新增訂單超千萬。京東物流的數據也顯示,今年上半年,大件家電以舊換新訂單在大件訂單中占比超三成,同比增幅達150%。
與此同時,快遞企業積極深耕特色農產品市場,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寄遞需求,促進市場規模穩步擴大。
在四川攀枝花芒果主產區,中通快遞網點設置25個鄉鎮服務點,提供“零距離”上門收寄服務,實現“當天摘、當天走”,大幅提升時效的同時又降低了物流成本。在新疆阿圖什無花果之鄉,來此旅游的上海消費者順手將一箱無花果通過圓通快遞寄出,48小時后,遠在上海的家人就嘗到了無花果的甜蜜。在江蘇沭陽潼陽西瓜產地,沭陽郵政分公司將一箱箱皮薄瓤脆的潼陽西瓜快速發往全國各地。截至7月底,沭陽郵政累計助農銷售西瓜570多噸,寄遞量超24萬件。
夏日避暑游也推動行李特產寄遞需求明顯上升。為更好服務廣大游客,順豐速運針對不同寄遞需求制定相應物流方案,幫廣大消費者解放雙手、輕松出游。比如,在云南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游客落地機場可前往順豐服務站點,將行李從機場寄往入住酒店、景區、商業街等;也可在酒店等地直接下單,將行李通過順豐直發機場,實現“人箱分離”。順豐速運在各大景區部署人員和攬收服務點,與商家展開合作,方便游客隨買隨寄,解除游客“買買買”又“拎不動”的后顧之憂。
朱麗表示,隨著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我國內需市場潛力將持續釋放,郵政快遞業將發揮更大作用。
服務體驗持續改善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7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快遞服務質量指數為566.5,同比提升0.3%。
在新疆莎車,快遞服務點堆滿來自天南海北的快遞;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牧民手指輕點就能在牧區收到馬具;在廣東茂名,荔枝24小時內完成全國主要城市配送……之所以能有高效、便捷、專業的服務體驗,朱麗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是應急響應迅速有力。今年7月,一些地方遭遇汛情,快遞企業啟動應急預案,調配資源支援受災網點,迅速轉移快遞包裹,為用戶提供改期派送、自提等多種服務選擇,并開通專項售后通道,簡化理賠流程。同時,快遞企業積極參與救災工作,承運、捐贈賑災物資,為災區百姓筑牢生活物資保障網。
二是產業協同廣泛深入。一方面,快遞企業聚焦運動鞋服、家居清潔等領域,以技術為驅動,增強“正逆向一體化”運營能力,實現貨物高效周轉,滿足制造企業彈性產能需求;另一方面,推動“快遞+文旅”深入發展,在城市核心景區、機場、交通樞紐、酒店等設立服務站點,提供行李寄遞寄存,文創產品、地方特產和遺失物品寄遞等便民服務,為“蘇超”“青島啤酒節”“避暑旅游”等提供寄遞保障,助力游客輕裝出行。
三是全國多地探索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在廣東深圳,巴士集團開創性地盤活利用遍布全市的公交場站網絡資源,通過“網格化場站管理”,把場站變身為無人物流小車的補給站和區域中轉樞紐;在四川成都,快遞企業與當地公交公司合作,在閑時運力復用、場站融合升級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探索“公交+快遞+生態”跨界融合新模式。
無人車的廣泛應用也大幅提升了快遞末端配送能力。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地廣人稀,鄉鎮之間更是路途遙遠,快遞配送效率一直面臨巨大壓力。“過去快遞車下鄉兩天才能跑一趟,現在無人車每天下鄉配送,不僅高效,成本也降低了不少。”中通快遞定日網點負責人盧俊科介紹,無人車充一次電僅需15元電費,可完成3次60公里往返運輸。更重要的是無人車克服了高原氣候多變對時效的影響,確保高原居民更早收到期盼的包裹。
融合發展縱深推進
7月中國快遞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快遞發展趨勢指數為69.5,同比提升11.2%。朱麗介紹,行業著力固存量、擴增量、提質效、保安全,資本市場表現良好,用戶體驗持續提升,智能化、無人化提速發展,在促進產業協同、保障內需擴大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在廣東佛山,美的集團與順豐共建智能倉,實現家電“工廠零庫存、全國72小時達”,庫存周轉率提升40%;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通過“共享云倉”模式,使中小商戶物流成本降低25%,日均發貨量超3000萬單;在云南保山,中通快遞聯合保山現代物流產業園布局智能云倉,實現“產地直采—云倉集貨—快速分撥”一體化運營,不僅降低了農產品損耗,也大幅提升了運輸時效。
“郵政快遞業通過基礎設施下沉、數據賦能和政策協同,直接釋放消費潛力,成為打破市場分割、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渠道,是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眹亦]政局局長趙沖久說。
一方面,隨著我國城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高鐵網絡、高速公路和機場建設快速推進,為快遞物流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運輸通道。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有力促進了城鄉資源要素流動,縮小了城鄉居民消費模式和服務體驗的差距,農村地區寄遞服務短板變為發展“潛力板”。
另一方面,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強中西部郵政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各類交通運輸方式在重要節點與產業鏈供應鏈的有效銜接水平,支撐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和區域間的產業分工協作,促進商品和資源向欠發達地區流動。在青海、甘肅等地,新投產的郵件快遞處理中心處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改善了西部地區物流基礎設施水平。
如今,收寄快遞已成為人們重要的生活方式??梢灶A見的是,郵政快遞業將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全面推進智慧郵政、綠色郵政建設,讓郵政快遞業在暢通經濟循環、服務民生需求中更好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