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楊雪
一臺內嵌AI的大型工業織布機吸引了許多行業人士圍觀,它能調控工藝參數與布匹質量,邊織邊檢,在多個企業落地應用中,準時交付率達99%,生產效率提升20%,長疵檢出率超99%。這是記者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看到的一幕。AI賦能新型工業化的前沿展品數量眾多,備受矚目。
“AI+新型工業化”這條賽道已經擠滿大玩家。中國移動在大會閉幕式上揭牌AI+新型工業化創新研究院;中國電信聯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工業+AI”智算一體化服務平臺;中國聯通攜手中國信通院開啟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深度行(上海站)活動……大會期間,中國工商銀行等8家銀行聯合發布4000億元授信額度的金融產品及系列服務矩陣,為“AI+制造”的深入發展注入資金支持。
中國聯通董事長陳忠岳介紹,在強勁“AI+制造”的技術動能方面,中國聯通強化數智融合,發揮數據技術優勢,依托格物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元景工業大模型,持續深化技術創新;在拓展“AI+制造”的發展空間方面,強化數實融合,促進制造業資源融合、發展聯動、成果共享,助力汽車、鋼鐵、電子、裝備等行業建設了一批智能工廠。
“‘AI+新型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推動工業變革的核心力量,而工業互聯網則是這一融合的關鍵驅動力,二者結合將重新定義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新范式,尤其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意義重大。”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總經理龐松濤說,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工”字業務模式,通過新型工業數字基礎設施“采數”、生產智能化“算數”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用數”的融合創新,打造了人機協同的智能生產新模式。
龐松濤介紹,依托云洲工業互聯網平臺,浪潮云洲催生出知業工業大模型+工業智能體群,惠及千行百業。例如,通過打造行業智能體,黑貓集團實現生產效能提升、成本節約和安全保障;推動平陰玫瑰產業全產業鏈升級,實現產值翻倍;開發農業大模型,為種植提供科學指導。
埃森哲《2025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數》顯示:中國企業對AI的探索和應用正在快速發展,而企業對AI的探索和應用離不開關鍵數字技術能力的建設。研究表明,企業需要繼續補足在人才、數據等方面的短板,才能加速AI的規模化應用,并更好地響應業務需求,增強企業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