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5月18日,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5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24年我國以北斗為核心的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7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39%。
2024年以來,隨著國家加快推進北斗優先應用和北斗產品國產化替代,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結構持續優化,產業范圍進一步擴大。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達到1699億元。
白皮書表明,隨著北斗產業發展的快速推進,我國衛星導航專利年度申請量持續增長。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衛星導航專利申請累計總量已突破12.9萬件,同比增長4.8%,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白皮書顯示,目前北斗系統在交通運輸、電力以及大眾消費等多個領域實現了深度應用與創新突破,大幅提升了高精度位置服務的能力水平,逐步形成深度應用、規模化發展的良好局面。
在交通運輸領域,截至2024年底,在道路營運車輛、郵政快遞車輛、軌道交通等方面累計推廣應用各類北斗終端設備約1350萬臺(套)。此外,在港口裝卸和堆場的全自動化作業中,安裝了北斗導航設備的無人集卡運行效率提升了25%。2024年,電力行業也在持續大力推進北斗應用,推廣各類應用終端超過50萬臺(套)。
白皮書顯示,2024年,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超過4.1億臺/套,其中具有衛星導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2.94億部,車載導航儀市場終端銷量超過2000萬臺,包括手持、物聯網、穿戴式、車載(含兩輪車)、高精度、船載等在內的各類監控及定位終端設備銷量超過1.2億臺/套。截至2024年底,國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塊累計出貨量接近23億片(含智能手機),具有北斗功能的各類型終端產品社會總保有量超過20億臺/套(含智能手機)。
作為聯合國認可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應商,北斗系統全面進入民航、海事、移動通信等11個國際組織的標準體系,相關服務及產品目前已出口到140余個國家和地區。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