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梁樂 朱虹 張毅力 彭競蘭
推動鄉村數字化轉型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實現高質量鄉村全面振興的“加速器”。近日,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2025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錨定強農惠農富農任務目標,部署9個方面重點任務,著力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目前,我國已公布兩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這些地區聚焦鄉村數字富民產業、鄉村數字治理、鄉村數字惠民服務等重點領域,不斷探索符合自身實際、具有區域特色的路徑模式,打造了一批典型發展樣板。
數字化農田“新”意十足
地處天山北坡的新疆昌吉州瑪納斯縣,連片的農田綠意盎然。5月15日,該縣北五岔鎮沙窩道村村民程正江拿出手機,在農管App上簡單操作,不到一分鐘就下達了灌溉指令。
“手機上還能實時反饋作物長勢和病蟲害預警,為田間管理提供決策?!背陶f,依靠數字化技術,去年棉花增產了10%以上。
“數字農田”在瑪納斯縣遍地開花,今年面積將突破百萬畝。其依托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將衛星遙感監測、智慧灌溉、視頻監控、土壤墑情等物聯網信息數據整合上網,通過鏈接手機App,一鍵傳達至農戶手中。
從西北到東北,數字化正深刻改變著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在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水田示范區,黑土地里,配備北斗導航的智能插秧機正沿數字軌跡穩定前行。憑借厘米級定位與AI算法規劃,秧苗被精確栽種,作業精度達到毫米級誤差范圍。該農場技術主管王潤澤以插秧舉例:10個人一天的工作量,使用機械8小時就能保質保量地完成,單產提升超8%,每畝還能節省成本50元左右。
通過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AI技術也在該農場大顯身手。得益于AI圖像識別與多光譜傳感系統,“智能巡田機器人”可即時診斷苗情并推送植保方案,所有數據同步至云端數據庫。
數字化鄉村宜居又宜業
數字技術不光“種”在農田里,還覆蓋到農村的大街小巷。河南不少村民已經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生活便利。
近日,記者走進河南首個5G數字鄉村建設試點村——滎陽市汜水鎮南屯村,只見普通燈桿通過數字化改造,成為功能齊全的生活服務站?!斑@個燈桿不僅能照明,還具備Wi-Fi、視頻監控、信息發布、一鍵報警等功能,可以為手機和電動車充電。”該村黨總支書記張志強一邊介紹,一邊按動了一鍵報警按鈕,幾秒鐘后,就能遠程與工作人員進行對話。
在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依托數字化技術打造的智慧康養平臺深入到村民院落。73歲的村民游文超向記者展示了他家的智慧康養“五件套”:SOS報警器、人體行為感知器、健康手表、睡眠監測帶和移動康養顯示屏。“有次我不小心摔了一跤,還沒等喊人,警報就直接發到了兒子手機上?!庇挝某f,這些數字設備就像是一個全天候的“保姆”,時刻守護著他們的健康。
數據顯示,2024年,河南4.5萬個行政村全部實現5G網絡覆蓋。目前,河南各地市均已建成“市—縣—鄉”三級以上網上政務服務體系,部分縣區已建起了較為完善的“電子村務”平臺,并注冊開通了村務微信公眾號,方便村民隨時隨地關注和監督村務,參與村級事務治理。
數字化電商幫助農民增收
一個“網感”十足的鄉村,是什么模樣?近日,記者來到湖南省花垣縣一探究竟。
在花垣縣公益直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直播中心”)里,主播們正在推介當地的特色農副產品——“這是我們村民剛從地里摘下來的新鮮辣椒,油亮亮的!”“看這塊熏肉,晶瑩剔透、色澤透亮!”
一旁的長凳上,坐滿了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村民,他們身旁擺著自己帶來的農副產品?!耙郧摆s集賣貨時要守一整天,現在采摘下來直接拿到直播中心來賣,現場就能拿到錢?!备浇迕袷置酶嬖V記者。
“好產品不愁賣,越來越多的農戶搭上電商‘快車’,實現增收?!敝辈ブ行闹魅锡埐ㄕf,直播中心成立于2024年2月,通過最低包銷模式與種植大戶、村民達成協議,當年銷售額就突破1.2億元,幫助350萬單農產品走出了大山。
目前,直播中心已輻射服務了花垣縣下屬的雙龍鎮、邊城鎮、民樂鎮等12個鄉鎮,并建立了超30人的主播團隊,各區域主播以駐點方式挖掘不同鄉鎮的優質產品。
“未來,我們將圍繞‘一村一品一主播’方式,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致富、農村增收?!饼埐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