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操秀英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召開2025年項目評審工作動員部署會暨壓實依托單位主體責任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工作,引導科技界正確認識人才類項目的本質屬性,推動破解人才項目“帽子化”問題,鞏固深化評審專家被“打招呼”專項整治,盤活項目結余資金,規范經費使用管理,提高科學基金資助效能,確保把寶貴的科技資源投向最具創新活力的一線科研人員。
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書記、主任竇賢康強調,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作為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要立足新時代,把握新定位,擔當新使命,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重點回答好兩方面重大問題。在增強我國原始創新能力方面,落實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戰略,鼓勵自由探索,穩固資助基礎研究的“基本盤”;深化人才類項目改革,強化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探索建立非共識項目遴選資助機制,對創新性強、風險高、爭議大的思想及時進行支持,推動原始創新和顛覆性創新;進一步優化重大項目、重大科研儀器等重大類型項目支持模式,依托重大研究計劃等項目,突出交叉融合,促進跨學科研究。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加強有組織的基礎研究,主責承接重點研發計劃和重大專項;拓展多元投入,做大做強做優聯合基金,撬動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基礎研究;允許央企研發機構注冊為依托單位,探索科學基金對民營企業進行支持的新模式;設立面向全球的科學研究基金,開展國際科研資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與國際影響力。
竇賢康強調,依托單位要與自然科學基金委一道,認真落實中央科技委決策部署,深入開展人才項目“帽子化”治理,推動人才類項目回歸科研本來屬性;按照正面引導、嚴明紀法、極限防守、嚴肅懲戒的原則要求鞏固開展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建立健全結余資金盤活機制,加強項目經費規范有效管理,確保把寶貴的科技資源投向最具創新活力的一線科研人員,提升科學基金資助效能,促進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為如期實現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會上,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作人員、評審專家、依托單位、科研人員等“四方主體”代表就做好2025年項目評審工作作表態發言。自然科學基金委工作人員代表倪培根表示,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科學基金,堅決落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嚴格履行工作人員項目評審工作承諾,嚴格遵守項目申請和評審有關制度,嚴格執行項目受理、評審、批準等項目管理程序,保證項目評審的科學性和公正性。評審專家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黃海軍教授表示,要認真學習和執行評審專家行為規范、請托行為禁止清單等制度文件,公平公正履行評審專家的評審職責,確保評審工作嚴謹合規,并發揮科研前瞻性和學術判斷力,確保評審結果有利于最具創新活力的一線科研人員。依托單位代表、浙江大學科研院院長居冰峰教授表示,要深入理解、準確把握防范評審專家“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工作要求,堅決貫徹落實各項舉措,主動作為,在項目申請與實施、支撐條件保障、科研誠信建設等方面,自覺主動承擔責任,以實際行動為營造風清氣正、潛心研究的科研環境貢獻力量。科研人員代表、北京郵電大學張建華教授表示,嚴守學術底線是科研人員的立身之本,強化主體責任是凈化生態的關鍵保障,專注科研創新是回報信任的最好方式。自己將傳承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以身作則,嚴于律己,與其他科技同仁攜手共同營造公平公正、清正廉潔的科研評審生態,做出經得起學術檢驗、實踐考驗和歷史驗證的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
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蘭州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依托單位代表圍繞破除人才項目“帽子化”問題,盤活項目結余資金,規范項目經費使用管理等作了交流發言。會議進行了分組交流研討,為全面加強科學基金管理,切實提升資助效能提出了寶貴意見建議。
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江松在會議總結時強調,要遵循基礎研究規律,科學規范組織評審,筑牢基礎研究發展的知識根基,深化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推動人才類項目回歸項目屬性,筑牢基礎研究發展的人才根基,嚴守評審紀律要求,切實維護評審公正,筑牢基礎研究發展的生態根基,加強經費監管,規范經費管理使用,筑牢財政經費有效使用的制度根基,要嚴格落實各項評審要求,以科學的價值導向、規范的工作流程、公正的評審原則高質量完成2025年評審工作。
(自然科學基金委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