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4月23日,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2024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已于近日公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5年)》也同步更新發布,今年增列29種新專業。新目錄包含93個專業類、845種專業,進一步強化專業設置對國家戰略急需和高質量發展的快速響應。
此次專業調整透露出哪些信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指出,教育部已正式確立本科專業目錄年度更新發布機制,主要是為了更快更好地響應國家戰略、市場需求和科技發展。
具體來說,本次新增專業點1839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點157個。同時,高校撤銷專業點1428個、停招2220個。撤銷、停招專業點數大幅超過增設專業點數,專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等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
在專業設置過程中,教育部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推動專業交叉融合再出新。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增設了區域國別學、碳中和科學與工程、海洋科學與技術、健康與醫療保障等專業;面向科技發展前沿,增設了智能分子工程、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時空信息工程等專業;主動適應市場需求,增設了國際郵輪管理、航空運動、藥物經濟與管理等專業。同時,聚焦人工智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增設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視聽工程、數字戲劇等專業。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高校專業備案或審批工作每年集中進行一次,一般在7月啟動。近年來,教育部不斷優化專業設置管理,分類細化了高校申報增設專業的工作機制。
針對一般專業實行預申報制度,有效避免一哄而上、盲目追逐熱點設專業。而針對區域發展急需專業,則在集中申報時予以支持。對于因各種原因未進行預申報的專業,如屬于各省(區、市)產業發展急需專業,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同意,高校仍可申報。在2024年度申報工作中,超三分之二的專業是2023年預申報的,另外三分之一的專業未作預申報,但在有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提交專業急需說明后,依然完成了專業申報。
記者注意到,教育部首次建立了戰略急需專業超常設置機制。上述負責人表示,對于中央最新部署、高度關注的戰略領域,教育部開辟相關專業設置即時響應“綠色通道”,突破集中申報時間限制,主動指導有條件、有基礎的高校積極論證、籌設相關專業,集中資源和力量進行優先布局。“比如去年9月,在集中申報期之后,我們主動服務低空經濟快速發展需要,指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6所高校開展論證,超常增設了低空技術與工程專業。”
下一步,教育部還將繼續推進專業的優化調整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說,要進一步強調高等教育自身發展小邏輯服從服務高質量發展大邏輯,推動高校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專業設置對高質量發展的快速響應,進一步完善戰略急需專業超常設置機制,支持高校對現有專業更新迭代、升級改造。研究發布急需領域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指南,引導高校加快布局建設具有適應性、引領性的新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