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管晶晶
1條約半公里的軋鋼生產線需要配置多少個崗位?在11月6日進行的“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活動中,馬鋼股份特鋼公司棒材分廠副廠長于良給出答案:以往這么長的軋線最少要配置八九個崗位,現在隨著技術提升、裝備水平提高,目前全線僅需要設置三四個崗位。
在現場,記者看到煉鋼坯料經過加熱、反復軋制、上冷床收集最終形成鋼制棒材。整個過程均由機器自動完成,很少有工人在生產線周邊作業,主要操作在控制室完成。
于良說,現在工作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廠上過班的人就會懂得環境的差異有多大。而且人力干預越少,生產穩定性越高。現在的產品無論是性能、精度還是穩定性方面都更加可控。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 管晶晶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