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鐘建麗 談琳
“花山花海花鄉情,買花就到玉泉營。”10月13日,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中,記者走進了位于北京市豐臺區玉泉營街道草橋村的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眼前,一幅繁花似錦、競相綻放的瑰麗畫卷徐徐展開。
村民大勇,一位資深的草橋村“花把式”,正忙著插花備貨。他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我經營這家花店已經20年了,主要以蝴蝶蘭為主。現在買花的人越來越多了,不僅從線下買,還線上購。如今,我每個月都有不錯的收入。”
草橋,這個昔日位于北京西南三環邊上的小村莊,雖是花鄉名村,但卻產業單一。伴隨著北京“花園城市”的建設步伐加大加快,如今,草橋村已華麗蛻變成產值數億元的集體經濟綜合體,成為了北京打造“花園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離開北京花卉交易中心,記者來到了位于草橋村村委會北側的如琢園入口。這是豐臺區“金角銀邊”代表公園之一,記者沉浸式地探訪了這座充滿自然野趣的花園。
如琢園內,花草繁茂,色彩斑斕;健走步道平坦舒適。這座位于草橋地鐵站附近的公園,讓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身心都得到了極大的放松。
“如琢園是利用大興機場線修建后恢復的邊角地建成的,總面積達1.75萬平方米。它不僅集中展示了800余年的花鄉花卉文化脈絡,還將成為北京區域內最大的紫藤觀賞區域。”玉泉營街道辦事處主任曹雪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深秋時節,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盛開的彼岸花美麗熱烈;如琢園的綠廊景觀正在換上新裝……置身草橋,隨處可見各種高顏值的綠化景觀。
草橋的蛻變,正是北京“花園城市”建設的縮影。
經過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北京城市總規確定的“一屏、三環、五河、九楔”綠色生態空間結構已基本成型。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9%,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90.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6.9平方米。北京市已成為全國省級城市中首個全域森林城市。
“如今,北京已經形成了各類大尺度綠色空間,這些空間將成為花園城市從宏觀尺度‘勾勒’城市色彩的底色。同時,北京市1000余處公園綠地也將成為綠色空間與休閑、體育、科普等業態融合的‘城市會客廳’,滿足市民的多樣化需求。而社區公園、小微綠地則將成為市民參與城市美化、扮靚生活居住環境的‘實踐場’,共同推動北京‘花園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副處長付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科技日報記者 馬愛平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