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音樂遇見 AI,將會擦出怎樣的火花?9月20日(周五)19:30,星際起航、時光織夢、心靈家園、未來交響、星際回聲,五場音樂科技秀,《未來之聲——AIGC音樂科技之夜》等你來解鎖!
直播 | AIGC音樂科技之夜
-
-
本次講座邀請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殷成志,深入探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于全面深化我國城市治理改革,推進中國式城市治理現代化的相關表述。詳細闡述深化我國城市治理改革的重大意義,以及如何通過各種途徑推動中國式城市治理的現代化進程。9月20日周五19:30,敬請關注!
清華公益直播 | 殷成志:全面深化改革與中國式城市治理現代化
-
-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科學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李正風教授將圍繞當代中國如何建設科技強國,帶領大家共同思考中國為什么要建設科技強國,分析世界科技強國變遷的歷史經驗,并探討中國建設當代科技強國的重要任務。9月6日(周五)19:30,敬請關注!
清華公益直播 | 李正風:當代中國如何建設科技強國
-
-
總長323.6米,總噸位13.55萬噸,約24層樓高的“愛達·魔都號”,光零部件就有2500萬個,相當于大型飛機C919的5倍、復興號高鐵的13倍。我國是如何摘取這顆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的?9月6日14:00,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情景大師直播課帶你一起登上“愛達·魔都號”,深入亞洲第一大船塢——外高橋造船廠,去揭開它背后的秘密!
直播 | 探秘國產大郵輪“愛達?魔都號”
-
-
8月30日(周五)上午8:30,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2024年開學典禮,見證新同學以協和為起點,開啟醫路新征程。
直播 | 北京協和醫學院2024年開學典禮
-
-
中國科技館組織開展2024年“館校合作中小學教師科學教育實踐能力提升”培訓,通過“專家講授、案例交流、調研見學、設計課程、生成方案、成果展示、聯合評價”等多個培訓環節,助力新時代中小學教師隊伍科學素質提升。7月30日09:40至15:10,敬請關注!
直播 | 2024年“館校合作中小學教師科學教育實踐能力提升”培訓
-
-
日前,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團隊發表在《創新》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生長在新疆沙漠里的一種沙漠苔蘚——齒肋赤蘚,能在模擬火星環境下生存,有望成為火星綠化和生態系統建設的理想候選植物。本次直播邀請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李小雙聊聊這種“地球最強植物”星際拓荒的先鋒潛力。7月27日21:00,敬請關注!
直播 | 能在火星存活?齒肋赤蘚的極限生存之道
-
-
你能分清大熊貓的長相嗎,它會中暑嗎,它有幾種叫聲?呆萌可愛的國寶,你是否真的了解?如何照料大熊貓媽媽產崽,“奶爸奶媽”們的全職技能都有哪些?從圈養到放歸,大熊貓幼崽都要上哪些“培訓課”?放歸后的大熊貓如何追蹤?飼養師們為什么要穿上熊貓服?7月4日14:00,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情景大師直播課,帶您走進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臥龍核桃坪基地以及四川都江堰龍池保護站,現場揭秘!
直播 | 保護大熊貓的下一站
-
-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舉辦“追隨精神譜系 科技自立自強”主題實踐活動。邀請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技館館長郭哲,河南省委黨校教授、紅旗渠干部學院原副院長曹彥鵬進行專題報告。
直播 | “追隨精神譜系 科技自立自強”專題報告會
-
-
用鏡子怎么發電?戈壁灘里的“超級鏡子”陣列有何用途?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又是如何工作的?5月31日14:00,科技日報記者帶你走進戈壁灘,探秘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和50兆瓦熔鹽線性菲涅爾式光熱發電站,揭開未來清潔能源的神秘面紗!
直播 | 探秘戈壁灘里的“超級鏡子發電站”
-
-
中國“貧油論”是真的嗎?大慶油田的命名由來是什么?“鐵人”王進喜有哪些感人事跡?淡黃色的石油你見過嗎?在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科技日報記者帶你走進中國科技館“共和國血脈”展覽,重溫一代代石油科技工作者傳承接續奮斗的事跡,了解我國在石油、能源領域取得的一些重要科技成果。5月30日16:00,敬請關注!
直播 | 5月30日,來中國科技館探訪“共和國血脈”展覽
-
-
能卷成筒狀的單晶硅太陽電池組件、戴上頭盔就能身臨其境地攀登珠峰、可重復使用的火箭、能持續可控輸出能量的新一代人造太陽……5月25日14:30,科技日報記者與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北京交通大學教師陳征一起,帶你走進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技創新展覽。
直播 | 來全國科技活動周,沉浸式體驗最硬核科技
-
-
從“毛坯”到“精裝”,復興號高鐵列車是如何制造出來的?5月17日14:00,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王浩,和大家一起探秘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總裝車間,揭秘中國高鐵的技術實力。
直播 | 高鐵是如何制造的?復興號智能化設計大揭秘
-
-
中國南極昆侖站在Dome A利用極夜期間穩定的大氣條件,自2008年起成功研制多臺天文光學儀器,取得了前沿天文學研究的先機。本次報告邀請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李正陽研究員,介紹在南極極端環境研制天文光學望遠鏡的過程以及部分觀測成果。5月11日21:00,敬請關注!
直播 | 李正陽:站在南極之巔看星星
-
-
姚黃、魏紫、豆綠、島錦、二喬、洛陽紅、貴妃插翠……國家植物園露地栽培的200余個品種、千余株牡丹花正開,美麗且絢爛。為何“唯有牡丹真國色”,從古至今牡丹紋飾深受人們的喜愛?4月28日10:45,和我們一起云賞牡丹!
直播|國家植物園里的“人間富貴花”
-
-
科普巨幕電影《火星使命》首映活動正在直播,中國科學院院士與航天員教員親臨現場,帶來精彩紛呈的活動,帶您體驗航天員選撥,共同追逐航天夢。4月20日(周六)10:00,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