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一組包括英國牛津大學在內的國際團隊在探索地球水起源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他們通過研究一種稀有隕石——頑輝石球粒隕石,發現了氫元素的一種來源。這一發現對理解水分子的形成至關重要,進而成為推翻地球水起源理論的新證據,也為了解生命如何在這顆藍色星球上誕生和發展提供了全新視角。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國際天文學期刊《伊卡洛斯》上。
研究中使用的隕石LAR 12252最初是從南極洲收集而來,其成分與45.5億年前的早期地球相似。團隊利用X射線吸收近邊緣結構光譜技術,在金剛石光源同步加速器上進行分析。他們主要關注了隕石內部非結晶部分的含硫化合物,因為之前的研究提示這里可能含有氫的痕跡。
關鍵的是,團隊證實了這種材料中的氫是其固有的組成部分,并非來源于污染。這表明構成地球原始物質中所含的氫量遠超之前的預期。如果沒有足夠的氫,地球上支持生命的條件將無法形成。
長期以來,關于地球上的氫和水的來源一直存在爭議,很多人認為這些元素是在地球形成的最初一億年間由小行星帶來的。然而,這項新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地球在其形成初期就擁有制造水所需的氫。
團隊在分析隕石基質中一個亞微米級別的區域時,驚訝地發現了極其豐富的硫化氫。事實上,這里的氫含量是非結晶部分的五倍之多。而在那些顯示出陸地污染跡象(如鐵銹)的裂縫和其他區域,氫的存在則非常少或完全不存在。因此,團隊判斷檢測到的硫化氫極不可能來自地球本身的污染。
鑒于早期地球正是由類似頑輝石球粒隕石的材料構成的,這意味著當地球成長為可被小行星擊中的大小時,它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氫,其體量足以解釋現今地球水資源的豐富程度。這項研究同時表明,地球上的水可能是自然生成的結果——是我們星球自身發展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