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欣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確定了對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至關重要的關鍵大腦區域。這項15日發表在《大腦》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有助更好地了解人類大腦是如何支持理解、得出結論以及處理新問題的,即推理能力。
研究腦損傷既困難又耗時,還需要大量具有特定腦損傷的患者。這類損傷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感覺或行動方式。然而,很少有研究機構能接觸到足夠多的患者來開展試驗。以往研究主要依賴于健康個體的功能成像技術。這些結果有時會產生誤導,因為它們提供的是相關性證據,而非因果性證據。
為確定哪些大腦區域對特定功能是必需的,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損傷缺陷映射”法,這是定位人腦功能的最有效方法。他們對247名患者進行了研究,這些人大腦的左或右額葉存在單側局灶性腦損傷。此外,還有81名健康個體作為對照組。
為了評估這些患者的推理能力,研究人員開發了兩種新的測試。
其中一種是語言類比推理任務,參與者需要找出單詞之間的關系來解決問題,例如“如果A比B聰明,且A比C聰明,那么B是否比C聰明?”
另一種是非語言演繹推理任務,參與者需要使用圖片、形狀或數字來找出邏輯模式并解決問題,例如“哪一組數字與1、2、3最相似——是5、6、7還是6、5、7?”
結果顯示,與大腦其他區域受損的患者相比,右前葉受損的患者在這兩種測試中的表現都更差。他們犯的錯誤比其他患者和健康個體多出約15%。
研究表明,參與推理的右前腦網絡與對流體智力(即人們在沒有先前經驗的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的右前腦網絡之間存在密切聯系。這表明大腦中的一個共同區域在推理和流體智力中都發揮著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