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通訊員 李蘇敏
這幾日,正值金銀花采摘的關鍵時期,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科技特派員徐蘋及其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金銀花采摘技術指導工作。針對當前人工采摘效率較低的問題,團隊使用了一款新型金銀花采摘機。
這款采摘機應用了衛星定位技術,能夠實現自主采摘。徐蘋向記者介紹:“我們正在反復進行采摘試驗,持續優化機器性能,以進一步提升其工作效率和采摘精準度。”
金銀花是通渭縣的支柱產業。該縣自2020年以來,向企業、經濟合作組織等領域選派科技特派員,科技特派員運用科技的力量助力該縣金銀花產業發展。
反復試驗,當好科技“醫生”
通渭縣地處西北內陸,屬溫帶半濕潤干旱季風氣候區,土壤清潔無污染,金銀花適種面積大。該縣種植的金銀花綠原酸含量4.1%、木犀草苷含量0.101%,較《國家藥典》含量高出1到2倍,藥材品質好,種植效益高。
通渭縣種植金銀花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如何在其基礎上提升金銀花產量?科技特派員在尋找答案。
通渭縣氣候干旱,地膜保濕保溫能夠提高作物產量。但是對于金銀花來說,覆蓋哪種地膜效果最好,還需要反復驗證。
徐蘋和科研機構在通渭縣李家店鄉的金銀花試驗基地采集到相關數據:與露地對照相比較,銀色地膜覆蓋金銀花可以增產7.26%。試驗的過程就像徐蘋給金銀花“把脈”,找到影響金銀花產量的關鍵“癥結”,再給金銀花“對癥下藥”,讓金銀花“蓋上”最合適的地膜,金銀花才能開得更繁茂,結出更多的“金錢碩果”。
徐蘋是通渭縣什川鎮人民政府干部,大學所學專業是生物技術,2021年2月被選派到通渭縣清涼沅金銀花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徐蘋回憶:“在田間地頭時我看到農民生產方式較原始,當時就想著提高農業競爭力需要科技創新。”
不負花時不負夏,徐蘋成為科技特派員以來一直奔走在用科技創新助力農民增收致富的路上。
技術攻關,做好致富“帶頭人”
花農采摘的金銀花,交到烘干廠,當天就可以變成現金。看似來錢快,實則利潤不高。如果把金銀花烘干出售,純利潤可以增加15%至20%。
但是烘干到什么程度,既保存時間長又不破損花的色澤和功效呢?
“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帶著農民賺。”徐蘋記著科技特派員的職責,和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的研究員一起,尋找金銀花烘干的溫度濕度數據。
“現在烘干的水分在5.8至6.1之間,一般烘17至18個小時。”徐蘋說,這個數據可以指導很多農戶和小型烘干廠,極大減小他們的試錯成本。
“金銀”藏在花開后,也藏在花開前。目前,通渭縣金銀花采摘基本靠人工,如果遇上天氣阻礙或人手不夠等原因,金銀花沒有及時采摘,一旦花朵開放,價格便會下降很多。
如何提高金銀花的采摘效率?不只徐蘋在行動,還有通渭縣科技特派員連連虎。連連虎是通渭縣襄南鎮人民政府干部,2023年5月被選派到通渭縣清涼沅金銀花產業開發有限公司。
徐蘋、連連虎等科技特派員在清涼沅金銀花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攜手甘肅省科學院,探索出“籬架吊蔓”式栽植,即在金銀花行間豎立部分水泥桿,在水泥桿之間拉上鋼絲,將金銀花枝蔓牽引到鋼絲上,形成類似葡萄的栽植模式。這種做法使金銀花多發新枝,多形成花蕾,便于采摘。
“金銀花開在新枝,如果管理不當,金銀花枝蔓會匍匐在地,我們探索的‘籬架吊蔓’式栽植有效減少了此類情況的發生。”徐蘋對記者說。
“今年共選派了38名科技特派員。”通渭縣科技局副局長丁卓然介紹,選派的科技特派員是縣、鄉(鎮)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或其他具有專業特長的人員,他們結合專業特長助力通渭縣產業發展。在金銀花產業鏈,科技特派員將致富的種子植入鄉親們的心田和日子里。
目前,通渭縣共種植金銀花15萬畝,同時建立加工廠12個,預計2025年全縣金銀花鮮重達到4.5萬噸,總產值突破20億元,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