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通訊員 何威
近日連晴高溫,在重慶市萬州穿古洞,庫岸及消落帶綜合整治工程正向主體驗收節點沖刺。與此同時,“一江四片”戰略的核心地帶,一座占地約40萬平方米的三峽動物園亦在荒坡之上拔節生長。兩大生態工程同步推進,主體建設均突破85%,將在2025年竣工,詮釋新時代長江大保護的萬州實踐。
穿古洞庫岸施工現場機械轟鳴,工人忙碌穿梭。截至5月底,項目總體進度已達85%,土石方轉運及回填完成95%,邊坡防護完成90%,親水步道完成70%,綠化土回填及樹木種植完成約50%。工程以1.86公里庫岸線整治與12.78萬平方米河口治理為根基,巧妙融合6.72萬平方米消落區生態修復與6.06萬平方米生態景觀工程。采用“三重修復策略”,以耐水淹植物群落編織消落帶綠色網絡,科學嵌入驛站、觀景平臺等人文節點,融合跌水景觀、生態草溝等海綿設施,勾勒出生態與人文共舞的宜居新圖景。
同樣由中交四航局承建的三峽動物園項目,依托天生城獨特的山地地形,著力實現工程建設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項目團隊匠心獨具,創新運用生態擋墻、海綿城市等理念,通過雨水花園、透水鋪裝、生態草溝及植被恢復工程,將昔日的荒坡轉變為層次分明的立體生態空間。園區規劃以七大功能區為核心,九大動物展區錯落分布,為亞洲象、長頸鹿、金絲猴等珍稀生靈構建保育家園。
兩大工程以民生期待為根本動力。“以前這里環境雜亂,現在每天看著公園一點點建成,特別期待家門口的‘詩和遠方’!”穿古洞項目附近居民李女士說。“作為重慶渝東北片區唯一動物園,該工程既以民生需求為導向的市政配套升級,更是落實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實踐,在滿足群眾對優質公共空間需求的同時,以文旅新地標強化區域輻射帶動作用。”萬州區城管局副局長胡楓表示。
穿古洞工程建成后,將通過庫岸加固與生態護坡筑牢長江干流重要防洪節點,為魚類洄游、鳥類棲息搭建生態廊道,串聯周邊文化資源,打造生態保護與文旅體驗融合的城市名片。三峽動物園則致力于成為市民親近自然、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