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樹文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
科技保險對關鍵技術攻關和未來產業培育發展起到“減震器”和“穩定器”的作用。近日,針對科技保險的技術復雜性、行業多樣性、政策碎片化等挑戰,上海金融監管局與上海市科委出臺《關于推動上海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5項重點任務16條具體舉措,旨在系統性構建適配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風險保障新生態,強化保險對科創活動的核心支撐作用。這是上海首個系統性推進科技保險發展的文件。
記者注意到,《意見》中兩次提及“滬科積分”,這是上海深化保險科技應用機制創新的一大亮點——將企業科創能力量化納入保險定價體系,試點“滬科積分”精準定價機制。“‘滬科積分’是針對科技創新企業在專利轉化方面所做的‘打分表’。”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國曾表示該委將探索基于“滬科積分”評價結果的企業階梯式支持計劃,制定“滬科積分”體系,強化專利轉化運用的評價,精準識別和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推動上海成為專利轉化與創新創業的熱土和高地。
“受制于科技保險專業性較強,多數企業對科技保險保障范圍和風險分散作用認識不到位。同時,科技保險通常費率較高,制約了科技企業保險需求的釋放。”國壽財險上海市分公司副總經理劉喆表示。
“普惠保險的難點主要是產品的可及性和風險意識的培育問題。”上海金融監管局相關負責人指出,在普惠科技保險產品方面,鼓勵行業制定菜單式的產品包,并且提供低價的標準方案,讓企業以較低的成本、較少的信息量體會保險的功能。為了讓供需對接更有實操性,上海金融監管局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發揮孵化器、中試平臺、轉化平臺等平臺的作用。“這些平臺更了解自己的企業,也有能力與保險公司對接,通過他們的組織推廣能大幅提升普惠保險的可及性。”該負責人表示。
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科技保險的需求也不同。圍繞業界討論較多的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補償保險,上海也在積極研究推進。記者了解到,近期科技保險落地的新產品新方案就有針對“揭榜掛帥”項目的金融組合產品。該產品由平安財險上海分公司與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聯手打造。其中,銀行為企業提供“發榜貸”,用于研發項目融資;保險公司為揭榜企業提供“揭榜險”,覆蓋項目執行期間研發設備、研發人員、成果驗收等風險保障。
此外,在提升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保險政策感受度方面,上海金融監管局注重發揮園區金融服務站在政策宣貫的重要紐帶作用。于2024年揭牌成立的臨港科技保險服務工作站,是上海市首個科技保險基層服務機構,承載了科技保險方面的政策宣傳、服務支持和人才培養的功能。對此,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金貿處副處長張建強調:“科技保險作為科技創新生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降低科技企業創新風險、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臨港新片區將持續加大對科技保險的支持力度,推動科技保險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