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從內向的‘小我’到助人奉獻的‘大我’,我想說:成長不一定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遠征,但可以是一次又一次微小而堅定的出發。”參與過北京冬奧會、巴黎奧運會志愿服務的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博士生韓露娜在演講中分享了她的心理成長故事。6月13日,北京理工大學舉辦第三屆“美潤心田 AI育未來”畢業集市暨“5·25”心理嘉年華活動。以畢業季為契機,本次活動整合了心理、科技、文化、藝術等元素,在現場設立了心靈擺渡區、非遺文化區、創意工坊區、逛集互動區等主題展位,吸引了來自北京理工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理工附屬實驗學校的2000余名師生積極參與。
每年5月25日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日,今年,北京理工大學圍繞首都高校心理健康季“美潤心田 AI育未來”活動主題,組織了心理成長演講比賽、我與AI共讀一本“心”書、心理成長漫畫大賽等9項校級品牌活動和70余項院級特色活動,覆蓋上萬名學生,相關活動獲得多個獎項。
“推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要進一步增強系統觀念,推動五育融合、科技融合、文化融合。此次畢業集市暨心理嘉年華活動的舉辦,就是要整合心理育人優質資源,讓學生在‘幸福浸潤’體驗的過程中,釋放壓力、表達創意、展示自我、分享幸福。今后,我們將持續挖掘更多有利于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資源與供給方式,營造全員育心的校園心理文化氛圍,為領軍領導人才培養貢獻力量。”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楊帆說。
據了解,近年來北京理工大學持續打造“傳統文化+科技賦能+紅色基因”三結合的特色心理工作體系。
在“生命四季 綠色育心”方面,學校結合校園四季實景,設計二十四節氣積極心理涵育、中秋雅集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活動,讓學生在體驗自然生命流轉過程中感悟生命價值與意義。
在“科技賦能 智慧育心”方面,學校發揮醫學技術學院、集成電路與電子學院等科研團隊優勢,將語音識別、步態檢測等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心理健康測評,幫助學生運用科技手段了解自身心理狀態,開創北理工“智慧育心”心理工作新路徑。
在“實干奉獻 紅色育心”方面,學校充分挖掘紅色育人資源,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統一,讓學生在實踐中歷練心理品質,樹立高遠理想。“北理心守護”心理委員骨干實踐團連續三次前往山西省方山縣、內蒙古固陽縣,累計為2000余名農村未成年學生、家長、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務,為國家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