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日前,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民營經濟促進法,該法自5月20日起施行。
看到民營經濟促進法出臺的好消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備受鼓舞。“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必將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的科技創新活力。”張興海篤定地說。
“民營經濟促進法專設‘科技創新’一章,這對于充分釋放民營經濟的創新發展動能,推動民營企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分析。
為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增底氣
在科技創新的舞臺上,民營經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為進一步激活民營經濟科技創新潛能,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國家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積極發揮作用。
這讓民營企業家們大膽開拓創新的底氣更足、信心更強了。
39年來,張興海創辦的企業始終聚焦實體制造業,從一根汽車座椅彈簧做起,如今實現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幾十萬輛。“我們將搶抓該法出臺的大好機遇,扎根高端智能電動汽車主賽道不斷創新,因地制宜培育新質生產力,鉆研和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為實現汽車強國貢獻更大力量。”張興海說。
“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無疑為民營經濟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恒銀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浩然表示,將以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為契機,搶抓干事創業的時代機遇,加大科研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通過立法為民營經濟組織參與科技創新加油鼓勁,這將激勵更多的民營經濟組織‘創新不問出身,英雄不問出處’,勇闖創新無人區,打造更多的‘獨門絕技’。”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胡擁軍說。
釋放民營經濟發展新勢能
憑借蓬勃的創新活力,民營經濟有力驅動新產業崛起、新模式革新與新動能釋放。
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引導民營經濟組織根據國家戰略需要、行業發展趨勢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強基礎性、前沿性研究,開發關鍵核心技術、共性基礎技術和前沿交叉技術,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該法還明確,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科技攻關項目。
從能源領域來看,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院院長辛頌旭介紹,據統計,我國民營企業在光伏制造領域產能超過70%,風電設備制造領域產能超過60%。
不僅如此,許多民營企業活躍在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一線。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徐欣介紹,目前,一大批民營企業深度參與智能電網、儲能、氫能、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能源領域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實施;民營企業參與的前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約占50%。
“民營企業創新意識強,能夠迅速捕捉科技發展的前沿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發投入,并結合市場需求將科技創新成果快速轉化為實際的產品和服務。”在單志廣看來,民營經濟促進法將鼓勵民營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提高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的積極性,在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等領域大顯身手、勇攀高峰。
以數據要素為民營企業賦能
近年來,數字經濟浪潮風起云涌,民營企業勇立潮頭,成為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
民營經濟促進法明確,支持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參與數字化、智能化共性技術研發和數據要素市場建設,依法合理使用數據,對開放的公共數據資源依法進行開發利用,增強數據要素共享性、普惠性、安全性,充分發揮數據賦能作用。
作為網絡安全領域的民營企業家,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談道,奇安信集團自從成立以來,持續投入網絡安全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創新平臺搭建、人才培育等。“民營經濟促進法條條聚焦民營企業生存發展的現實困境,句句回應民營企業家的核心訴求。”齊向東說。
“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資流、人才流,有利于助力民營企業在各類要素配置下尋找‘最優解’,拓寬生產的可能性邊界。”單志廣認為,以數據要素提升傳統要素的投入產出效率,將有助于全面優化民營企業從需求調研、產品開發、生產制造到市場營銷、售后運維等全流程服務,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全面提升民營企業市場競爭力。
“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是通過制度創新釋放民營經濟科技創新活力的重要舉措。”浙江省工商聯副主席、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相信,民營經濟促進法的出臺,有助于引導民營企業錨定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以法治力量全方位護航民營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科技日報記者崔爽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