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薛巖
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迎來歷史性時刻——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來自北京市日壇中學陸士嘉實驗班、江西省南昌中學陸士嘉實驗班、北京豐臺區創新學院以及北京市平谷中學的300余名師生現場觀禮。
“看到火箭騰空的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課本上‘可上九天攬月’的豪情。原來科學能讓詩詞不再是想象,我們完全能用自己的知識繪制未來的圖景,這也太震撼了!”“沒錯!今天的我們,就是肩負未來的主力軍!”發射活動結束后,在場的學生們熱烈討論著觀禮感受。
自主創新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原副總工程師、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航空航天科學教育專委會委員、航天專家王家伍介紹,“神舟二十號任務采用多項新技術和新方法,這些創新成果不僅提高了任務的效率,也為未來的航天探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家伍表示,航天任務的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無數航天人的智慧與心血。從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到發射過程中的精確操控,每一次成功都離不開團隊的緊密協作與持續創新。
活動現場,師生們積極參與互動,踴躍提問,與專家們進行了熱烈的交流。
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航空航天科學教育專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劉勇,分享自己參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經歷,通過小游戲,帶同學們了解月球的正面和背面,講述了中國載人航天成就和未來的載人登月計劃,激發學生逐夢寰宇的壯志。
一位同學感慨道:“聽著老師的講解,仰望著星空,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未來參與航天事業的模樣,堅定了追逐航天夢想的決心。”
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航空航天科學教育專委會秘書長、北京啟智科技創新教育研究院院長馬麗麗認為,在火箭發射現場感悟航天精神,這種沉浸式場景化教育更能激發青少年空天報國的使命擔當,啟航星辰大海。
(受訪單位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