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魏依晨 通訊員 劉家樂
4月24日,在江西萍鄉武功山景區多了一些亮眼的“爬山搭子”,增加了滿滿的“賽博科技范”,幾名游客正在體驗穿戴外骨骼設備。該設備能夠感知下肢運動趨勢,實時輸出助力,大幅減輕腿部負擔。今年以來,萍鄉武功山風景名勝區憑借科技賦能與科普助力,實現華麗轉身,成為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樣板。
“武功山著力構建智慧旅游體系,以數字技術為景區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逼监l武功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福知介紹,景區“一部手機游武功山”智能服務平臺具有實時導覽、在線預約、客流量顯示等功能,用大數據分析系統精準把握游客需求,成為游客出行的貼心助手。
“景區指揮調度中心融合多種前沿技術,構建高效安全應急體系?!逼监l武功山景區管理服務中心副主任蘇文明說,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和喊話設備,在事故救援中發揮關鍵作用。2024年,景區成功處置32起突發狀況,應急響應時間從60分鐘銳減至15分鐘內。
在科技創新場景應用上,武功山同樣不遺余力。24小時“特種兵服務驛站”,提供一站式服務;“拍照局長”智能跟拍系統火爆網絡,抖音播放量超5億次;可穿戴外骨骼設備,減輕游客登山負擔,獲評“2025年5A級景區科技賦能十大創新案例”;夜幕降臨,“藍眼淚”“天穹”主題燈光夜景,搭配AR投影地質演化動畫,夜間游覽人次增長300%。
地質博物館內,珍貴地質標本訴說歲月變遷;科普長廊沿游覽路線展開,介紹生態系統與地質遺跡保護知識;特色課程邀請專業人士授課,年均接待科普研學團隊500余批次,服務超10萬人次。“武功山依托豐富地質資源,精心打造地質科普基地?!表樛眯猩缃浝韯⑽囊荼硎?。
同時,該景區構建“景區-學校-社區”三級科普網絡,為不同年齡段學生定制研學課程。為提升科普體驗,該景區還運用AR、VR技術打造“地質時空隧道”,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地質演化。“云游武功山”線上科普平臺整合資源,上線7天訪問量突破200萬人次。“世界地質公園科普周”等活動精彩紛呈,“地質+藝術”的巖石藝術創作展吸引20萬余人次參與。
“科技賦能與科普助力,讓武功山收獲滿滿碩果?!逼监l武功山風景名勝區文旅發展中心負責人林蔚說,景區年接待游客量突破5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50億元,獲評“2025年全國文旅融合創新示范景區”。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