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頡滿斌 實習生 高瑞哲
不銹鋼電解技術迭代傳統工藝,促進銅電解智慧工廠釋放更多產能;電機槽體結構優化增效,助力智能吊裝系統精準運行……工藝革新動能澎湃,技術升級浪潮迭起——四月的金昌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創新之景。
4月24日,記者參加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強信心 看發展——2025年經濟工作專題報道”主題宣傳采訪活動,來到甘肅省金昌市,“零距離”感受該市創新型企業發展的蓬勃力量。
金川集團銅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銅貴公司)就是金昌市創新型企業的典型代表之一。走進銅貴公司電解二分廠,記者看到3臺機器人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自動化”作業——將剛剛經過電解工藝生產出的銅板從陰極板上進行剝離并將其“貼簽打包”。據了解,電解二分廠是金川集團銅貴股份有限公司陰極銅最終產品生產單位。
“過去需要10名工人完成的工作,如今僅需3臺機器人即可高效完成。”金川集團銅貴有限公司電解一、二分廠廠長張素霞告訴記者,通過引入自動化機器人,銅貴公司實現了銅板加工的智能化升級,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
張素霞介紹,銅貴公司采用不銹鋼陰極法替代傳統工藝,實現了電銅生產的技術升級。“新工藝使電銅的生產周期從11天縮短至9天,單次可裝載的不銹鋼板數量增加,同時生產線從5條優化至3條,進一步提升了效率。”
周期縮短、產量增多、流程簡化……技術升級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促進了陰極銅產能提升。“通過技術升級,我們實現了陰極銅產能的全面提升——年產能從15萬噸躍升至20萬噸,增幅達33%。同時,勞動生產率實現1.9倍的跨越式增長。”張素霞說。
陰極銅迸發創新活力,電積鎳也“不甘落后”。在金川集團鎳冶煉廠電積鎳車間(以下簡稱車間),陰陽極板正在電積槽內排列成“方陣”,等待鎳離子在此褪去電荷的“外衣”并沉積在陰極上,形成電積鎳。
“這是成品鎳生產流程的最后一環。”車間主任金巖說。據了解,電積鎳車間是鎳冶煉廠最終產品的生產單位之一,為金川集團鎳冶煉廠電積鎳車間因鎳精煉電積系統優化提升建設項目(以下簡稱項目)建成而設,項目于2024年1月建成投產,建設了一條年產25kt的電積鎳生產線。
金巖告訴記者,車間的“創新”步伐從未停止。“通過將電積槽內部結構改為‘沉插式’,車間實現了吊車智能定位及標準化作業,節約了人力成本,并釋放出更多產能。”同時,車間還引入電解槽自動短接裝置,實現橫電操作自動化控制。“在不斷優化升級中,電積鎳生產線產量從年產25kt增加到年產27kt。”金巖說。
政府大力培育“創新沃土”,企業發展才能“碩果累累”。甘肅科建星鹽化工有限公司高鹽廢水綜合利用(高氯酸鈉)項目就在金昌市政府“保姆式服務”中,迸發出強勁的發展動能。
“現在政企溝通非常高效,所有審批事項‘最多跑一次’就能辦結。”該公司董事長張建英告訴記者,“遇到任何發展難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與政府部門共商解決方案。政府還建立了常態化走訪機制,專員定期上門服務,主動對接企業需求,提供精準幫扶。”
在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一期年產 3萬噸高氯酸鉀生產線已完成設備安裝,正在調試當中;二期兩條生產線預計2026年4月可全面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實現年回收利用高鹽廢水78萬立方米,有力填補金昌市高鹽廢水資源化利用的空白。”張建英說。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反饋,2025年一季度金昌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4.2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3.2%,區域經濟發展“碩果盈枝”,呈向好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