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朱虹
4月24日,正值第十個“中國航天日”,航天嘉年華活動在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校園火熱開展。校園主街上,航天學院團委推出“深空啟航計劃”,學生通過空間機械臂挑戰、火箭燃料配比實驗等游戲學習航天知識;游泳館門前,學子們以大地彩繪形式勾勒出中國空間站、嫦娥探月等航天史詩;校園上空,長征八號甲運載火箭模型升空、多級分離演示與無人機特技飛行引爆歡呼,沉浸式展現航天工程魅力。
“隨著人類深空探測從短期科考向長期駐留的戰略轉型,月球基建已成為大勢所趨。”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大三學生李茂國說,兩年前,他和十幾位同學開始研發小型通用智能化月面基建工程系統,如今他們設計的機械臂末端快拆接口和通用智能月面工具箱,可以相互智能配合,適應月面基建的高復雜度作業任務。
“我們將繼續優化項目,希望這個技術能夠真正運用于我國航天事業。”李茂國告訴記者,學校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科創工作,助力學生創新夢想生根發芽。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二十號,中國空間站建設的每一步,哈工大勇擔航天第一校“尖兵”使命,以一大批硬核技術、硬核人才為神舟、神箭全程護航。
哈工大數百項科技成果助力載人航天:聯合研制的問天艙小機械臂多次支持航天員圓滿完成出艙活動;研制的艙外航天服關鍵部件全力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攻克空間站交會對接難題,確保空間對接任務萬無一失;應對空間站碎片撞擊挑戰,提升飛船計算機核心器件可靠性;延長空間站“空調系統”工作壽命助力問天、夢天實驗艙成功轉位;助推長征火箭總推力破千噸;為長五穿上“熱防護服”;保護長七“心臟”和“血管”;解決火箭極端工況下阻尼減振難題……哈工大先后榮獲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協作貢獻獎,中國載人航天突出貢獻集體等多項榮譽,一大批杰出航天校友用奮發作為詮釋載人航天精神,書寫新征程卓越答卷。
(哈工大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