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俠 科技日報記者 滕繼濮 實習生 王湘川
4月23日,“蓉漂系列院士(專家)進園區”活動在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的西部氫能產業園舉辦。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雷憲章、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陳維榮、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云貴、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教授李建軍等4位頂尖專家走進園區,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等形式,為園區產業發展“問診把脈”,搭建起“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高端平臺。
在交流座談會上,龍泉驛區科協副主席陳曉明首先介紹了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科技創新投資環境及園區面臨轉型升級探索新技術、新賽道的“問診”需求。隨后,成都億華通動力科技、美奢銳新材料等20余家企業代表和西部氫能產業園、同濟大學技轉中心等創新平臺和機構代表參與圍繞氫能儲運加注、燃料電池技術、低碳材料研發等領域,拋出30余個關鍵問題,涵蓋技術研發、工藝改進、產業協同等多個維度。
針對企業訴求,院士專家團以“一場會、一個問題、一個答案”的創新模式,逐一“對癥開方”。雷憲章院士結合國際前沿經驗,針對龍泉驛區已有氫能產業園、氫儲運加注裝備創新中心等產業基礎,建議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氫技術突破、大規模液態儲氫設施建設及低成本管道運氫網絡布局,構建“制—儲—運—用”全鏈條產業生態;陳維榮院士針對氫能裝備在線監測、高端零部件材料智能檢測等解答企業的困惑;陳云貴教授圍繞氫能關鍵材料研發及應用,提出構建“企業出題(明確技術參數與應用場景)—專家解題(聯合高校院所攻關材料制備工藝)—政府引導(提供中試場地與政策扶持)”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李建軍教授則針對氫能民用場景中公眾關注的安全問題,結合其在環境與安全技術領域的研究,提出“技術防控+標準先行”雙輪驅動策略。
據悉,此次活動還吸引了成都市青白江區氫能及新材料領域相關企業的積極參與。下一步,龍泉驛區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新能源汽車、氫能裝備等重點領域,強化科技要素供給,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集聚地,為成都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