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添福 記者 王菲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記者21日從青海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促進知識產權從“紙面權力”到真金白銀的轉化,2024年,該省形成多方聯動、合力共促專利轉化運用的新局面,促進存量專利加速轉化。
青海大學通過“評—審—放—轉”全鏈條服務模式,率先完成存量專利盤活階段性任務,在蠶豆種植、藏藥研發、高原虹鱒養殖和退化草場修復等領域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雙贏;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攻克“吸附法從高鋰鎂比鹵水中提鋰”世界性難題,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心專利技術……
新聞發布會上,青海省相關部門發布多項專利產業化優秀案例。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侯超杰介紹,近年來,該省17部門建立會商領導小組機制,出臺《青海省促進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形成了多方聯動、合力共促專利轉化運用的新局面。
據悉,2024年,青海省專利轉讓975次,同比增長52.6%;專利許可180次,是上一年的90倍;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51億元,增長79.1%,專利市場價值不斷激活。青海相關部門發布“鋰電池回收”“特色生物(枸杞、沙棘、蕨麻)”2個產業專利導航成果,指導青海省首批2家企業通過創新管理知識產權國際標準評價。
2024年,青海知識產權學院在青海民族大學掛牌。青海民族大學副校長堯命發表示,該校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知識產權科研項目,內容涵蓋特色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策略、知識產權與區域創新驅動發展關系研究等多個領域。
新聞發布會上,青海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宋忠義發布5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他表示:“全省法院知識產權法官將全力以赴讓青海法院‘知識產權保護之盾’更加堅實,以高質量知識產權司法服務保障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