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此次發布的制度和措施緊密銜接、互為支撐,進一步完善了特種設備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鏈條監管體系,標志著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邁向更高水平。”17日,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的“守護安全,創新發展,加強特種設備全鏈條監管”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該局特種設備局副局長周亮說。
圍繞如何加強特種設備全鏈條監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了《市場監管總局關于試行特種設備安全沙盒監管制度的通告》《缺陷特種設備召回管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印發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使用安全治理等三個行動方案的通知》系列文件。
具體來講,周亮介紹,實施沙盒監管制度,強化事前監管。當前,我國特種設備產品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以下簡稱“三新”)不斷應用,傳統監管方式只要求產品在實驗室驗證,難以充分暴露真實場景下的風險,且缺乏過程跟蹤。為此,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借鑒國際沙盒監管理念,結合國內汽車等領域試點經驗,推出特種設備安全沙盒監管制度,旨在劃定“安全試驗區”,允許企業在可控范圍內試制試用,并同步監測風險、消除隱患,實現技術創新與安全監管的動態平衡。如采用最新材料制造鍋爐、應用最新技術制造電梯,對這些材料和技術現有安全技術規范和標準尚未作出規定,就可以進入沙盒監管,在某一特定區域先進行試制試用,證明其安全后正式應用。
同時,開展專項隱患排查整治,強化事中監管。針對旅游觀光車輛、叉車使用過程中,和鍋爐安裝使用過程中的違章作業、設備超期未檢等違法行為以及客運架空索道惡劣天氣條件下的安全風險防控等問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集中部署開展專項治理行動,要求相關單位,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強化人員培訓,加強設備維護與檢驗。在企業自查整改的基礎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將開展執法監督檢查,嚴厲打擊無證作業、設備超期未檢等違法行為。
完善召回制度,強化事后監管。周亮表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特種設備數量達2294.18萬臺,另有氣瓶3.18億只、壓力管道117.48萬公里。存在缺陷的特種設備不僅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而且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規則》明確,特種設備生產單位是缺陷特種設備召回的責任主體。特種設備及其安全附件、零部件等存在同一性缺陷的,生產單位應當立即依法實施召回。召回流程包括停止產品銷售、發出召回通知、制定召回計劃、發布召回公告、實施召回等環節。《規則》的實施,將有利于倒逼生產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提升設計制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