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俠 科技日報記者 滕繼濮 實習生 鄭好
近日,一架50公斤級氫能源無人機在成都青羊航空新城完成30小時跨晝夜連續飛行,創下國內續航新紀錄。這架由航空工業成飛聯合清華大學研發的飛行器,突破了氫燃料電池飛發控一體化關鍵技術,標志著青羊區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創新突破。
據悉,四川成都青羊區作為全國最大航空產業集聚區,依托航空工業成飛、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國字號”鏈主企業和創新平臺,正加速推動航空技術向低空經濟轉化。在青羊工業總部基地,東科信航空的無人機起降平臺液壓系統調試、空域空間公司的激光雷達生產線滿負荷運轉,一系列創新成果正在為低空經濟注入新動能。
此外,以成飛某型戰機飛控系統為原型開發的無人機導航模塊已通過航空國創中心轉化落地,東科信公司將航空地面維修技術遷移至無人機起降設備領域,填補了行業空白。青羊經開區通過“鏈主+平臺”模式,促成軍工資源向低空經濟領域溢出,形成了航空軟件賦能無人機集群算法、航空精密產線轉產核心部件、機場開放空域驗證新技術等轉化模式。
在低空經濟賽道上,青羊區的高科技布局也正在加速。成都中遠創視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了射頻微波領域核心技術的國產化突破,其產品在無人機、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展現出顯著競爭力。該公司研發的2-18G寬帶變頻組件和氮化鎵功率放大器芯片系列,已廣泛應用于無人機集群通信、遠程遙控等場景。
為支撐低空經濟發展,青羊區還構建了“研—轉—用”全周期體系。通過“3+6+N”科創平臺體系,吸引12個實驗室、26個研發團隊入駐,推動軍工技術民用化轉化。同時,青羊區出臺政策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建成院士創新工作站8個,引育高層次人才544人,航空產業人口達3.2萬人。
記者了解到,隨著氫能無人機續航紀錄的刷新,青羊區正以航空基因驅動低空經濟新賽道,從“實驗室突破”邁向“生產線量產”,為低空經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