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張蘊 通訊員 郝冬銘
加工貿易作為外向型經濟中的重要貿易模式,在“穩就業、穩外貿、穩外資”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目前,遼寧大連共有加工貿易企業1100余家,涵蓋了船舶制造、化工、服裝、電子等多個行業領域,成為全國加工貿易產業梯度轉移的重要承接地。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用好加工貿易政策優惠的同時,推動相關產業向技術密集型、高端價值鏈轉型升級,成為不少外貿企業發展的新方向。
用“好”政策助外貿拓量
遼寧金發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遼寧省盤錦市,是一家生產危化品、塑料制品、合成材料等化工產品的企業。近日,因業務拓展需要,該公司來到大連海關所屬金普海關加工貿易審核作業中心,就出口業務由一般貿易方式向加工貿易方式轉型時遇到的政策難題開展咨詢。
“我們公司自開拓出口業務以來,海外的訂單量非常可觀。經過初步研判,加工貿易模式有助于我們降低成本、擴展出口市場,但產品生產工藝是否適合加工貿易業務模式、加工貿易手冊如何辦理、單耗如何備案等,都令我們一籌莫展。”遼寧金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俊表示。
接到企業咨詢后,金普海關發揮“審核中心+屬地海關”協作模式,點對點、面對面為企業提供前期備案和后期核銷全流程業務指導。經綜合研判,遼寧金發科技有限公司適用加工貿易模式進口丙烷70萬噸,出口ABS、丙烯腈等化工產品80萬噸,預計全年可節約經營成本近200萬元。
結合大連市產業發展實際,金普海關綜合運用“關長送政策上門”等服務機制,主動到企業開展調研,確保有轉型開展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盡享優惠政策。
“根據汽車零部件配套行業特點,金普海關主動向我們解讀加工貿易政策文件,將13種進口料件轉型為加工貿易監管模式,指導我們享受加工貿易集中內銷的政策紅利。轉型后,每年可節省資金474萬元,有效降低經營成本。”大眾汽車自動變速器(大連)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王元說道。
“我們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對企業的原料來源、生產工藝、成品種類等信息進行深入調研,為企業適配最優的加工貿易政策,真正讓企業轉型無憂。”金普海關加工貿易一科副科長遇敏表示。
做“好”創新促外貿提質
大楊集團是大連市服裝龍頭、我國最大的西服出口生產加工基地。近年來,面對嚴峻的競爭形勢,大楊集團主動求變,對生產線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多品種、小批量、高品質、快速反應的定制化生產模式。
“不同于批量化服裝,定制化服裝料件品種非常多,加工需求也是五花八門。以這批西服為例,有些內襯是定制的花紋,有些紐扣要求特殊材質,更有一些超長等特體西服。同時,定制化服裝往往來自個人訂單,交貨期非常急,對我們生產管理和通關時效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大楊集團總經理胡冬梅說。
企業有需求,海關有回應。聚焦定制化服裝“短生產、急交貨、零庫存”特點,金普海關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推出服裝加工“單量單裁”單耗管理模式,實施“風險研討、分類審核”作業模式,有效保障了大楊集團等企業加工貿易定制化服裝出口需求。
目前,金普新區共有9家企業開展定制化服裝出口業務,定制化服裝交貨時間從10天降低至3天,利潤提升4到5倍,助力轄區加工貿易產業向定制化、高端化轉型升級。2024年,金普海關監管“定制化”服裝出口230萬件,金額9.8億元。
此外,針對大連固特異輪胎有限公司等部分企業存在的與國內其他工廠料件互為短缺、需頻繁串換的情況,金普海關委派業務骨干深入企業調研,推動企業實施進料加工保稅集團政策。該模式下,企業實施整體集中管理庫存模式,無需辦理外發加工備案申請,預計每年為企業節省資金占用1600萬元人民幣。目前,金普海關已培育4家企業集團開展加工貿易保稅業務,并配套制定了完善的監管機制。
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金普海關共監管加工貿易備案進口貨物38.5億元,出口貨物15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