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4月15日,正值云南省臨滄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雙江縣)成立40周年。
近年來,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立足雙江“一縣一業”示范縣的資源優勢,牽頭組建農科服務團,緊扣“種業強基、科技興茶”戰略,推動雙江茶產業向綠色化、高值化、品牌化邁進,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截至2024年,雙江縣茶園面積34.2萬畝,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96億元,帶動該縣56%人口就業,茶農人均收入達1.2萬元。從“邊疆貧困縣”到“中國茶業百強縣”,勐庫大葉種茶以科技為筆,正在書寫“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振興新篇。
農科服務團走進茶區,賦能品種創新
勐庫大葉種茶作為“云南茶樹基因庫的核心”,是普洱茶、紅茶等高端茶類的原料基石。為破解產業發展短板,近年來,雙江縣政府與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深度合作,成立了中國勐庫大葉種茶研究中心。
“我們通過系統開展資源普查、品種選育、標準體系建設等工作,制定勐庫大葉種茶和冰島茶標準體系,制作毛茶標準樣,并出版《茶源探秘·勐庫大葉種茶》專著,為茶農、茶企提供技術支撐。”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雙江自治縣農科服務團團長周玉忠告訴記者。
通過篩選優異茶樹品種,構建全程技術規范體系,全縣茶樹良種覆蓋率提升至100%,茶園畝均效益增長35%,鮮葉農殘檢測合格率達100%。“標準+文化”的賦能,讓勐庫大葉種茶從“地方特產”升級為“地理標志”。
近年來,雙江縣利用豐富的茶資源優勢,強化文化引領、科技支撐,圍繞百億元茶產業目標,構建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為一體的“三茶統籌”產業發展體系,培育特色鮮明的縣域經濟。
2024年,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與雙江縣“三茶統籌”研究院、雙江縣地方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共建的“云嶺農科小院”被認定為省級示范點。依托該平臺,農科服務團在沙河鄉邦木村建立現代化茶園示范基地,首創“四維改造法”,通過低密度留養、改土、改型、控肥、控藥等措施,茶園新梢萌發量提升11.1%,鮮葉畝產增至200公斤,每畝綜合收益增加400元。
在忙糯鄉富王村,實施“氣候友好型茶葉價值鏈示范”項目,推廣“茶葉+豆類”低碳種植模式,結合綠色防控技術提升茶葉品質;在冰島老寨,聯合西南林業大學開展古茶樹資源調查,應用生態學原理改良土壤,構建智慧監測系統,恢復古茶園自然演替能力。冰島茶小鎮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帶動周邊民宿、餐飲收入增長200%。
推動數字智造,品牌建設助力產業躍升
通過政科企協同合作,雙江縣推動了茶葉加工從“粗放加工”向“高值精制”轉變。農科服務團深入一線開展制茶技藝培訓,規范星級達標茶葉初制所1250戶。引進智能化殺青機、茶葉烘干機等設備,完善示范生產線,實現規模化、數字化生產。
2024年,該縣茶葉深加工產值占比從15%躍升至35%。“在勐庫鎮冰島村,我們集成物聯網傳感器建立古茶樹生產監測系統,實時采集茶園數據,AI算法預測病蟲害風險,實現‘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程透明,確保高端品牌公信力。”云南雙江縣“三茶統籌”研究院執行院長徐亞和介紹。
目前,雙江縣持續挖掘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內涵之路還在延續。2024年,全縣SC認證茶企110戶,茶葉初制所4012戶。通過直播助農模式,雙江冰島茶薈運營中心與40余家茶企合作,推廣勐庫大葉種茶區域公共品牌。2025年4月,冰島老寨茶(冰島正山茶)正式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地理標志產品,進一步擦亮雙江茶產業名片。
雙江縣副縣長楊光明介紹,未來該縣將通過數字化技術建設智慧茶園和物聯網應用基地,提升全產業鏈智能化水平。2025年,力爭實現茶葉綜合產值100億元,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云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