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昊
為提升廣西工匠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廣西將每年有計劃、有重點地從“廣西工匠”中遴選20名左右的工匠人才進行培育。11月29日,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獲悉,廣西前不久出臺《廣西大國工匠人才培育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加快培育更多的大國工匠、廣西工匠等高技能人才,為廣西加快推進“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任務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方案》明確,培育對象須為“廣西工匠”,要政治素質過硬,有5年以上一線工作經歷,長期踐行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突出技術技能素質,以制造業等實體經濟領域職工為主,兼顧行業、地區等因素。培育對象應對照大國工匠“工匠五力”能力標準,具有突出潛能,即在引領力、實踐力、創新力、攻關力、傳承力上顯現明顯發展潛力。
《方案》提出,培育周期一般為兩年。2025年起,進入培育周期的工匠人才,將接受重點跟蹤培養,實行動態管理。培育內容包括單位培育、培訓研修、交流學習和跟蹤服務等。
記者獲悉,廣西將鼓勵以培育對象名字命名其所在班組,創建以其領銜、命名的創新工作室;鼓勵引導創新工作室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優先推薦“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支持若干在國家及自治區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中擔當重任的培育對象開展創新攻關項目。
“我們將持續加大對工匠人才培育的資金投入力度,夯實工匠人才培育工作基礎,設立大國工匠培育行動計劃激勵保障專項資金。同時,我們還將主動加強與組織、宣傳、教育、科技、工信、人社、國資委、工商聯等部門溝通協調,認真做好與國家以及自治區戰略人才、技能人才相關政策的有效銜接,形成多方發力、共同支持培育大國工匠的良好局面。”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