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葉青 通訊員 焦嬋娟
近日,《廣州開發區 廣州市黃埔區關于優化“工業快批”審批服務機制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工業快批”3.0)正式出臺。據悉,“工業快批”3.0在總結以往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從細節入手、從小切口入手,切實解決企業在籌建報批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幫助企業提前贏得項目投產時間,搶占市場先機。
創新“工業快批”模式
廣州開發區將工業項目審批服務改革作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關鍵一招,縱深推進共性問題突破攻堅,圍繞5個方面,累計推出28條改革措施,包括“帶方案出讓”“承諾制信任審批”“聯合測繪”等“硬招”,探索出“開發區”工業快批模式,實現項目從拿地到動工、投產全鏈條提速增效。
在優化項目審批流程方面,廣州開發區發揮其行政審批局“一枚印章管審批”優勢,率先提出全流程優化審批做法,強化耦合協同,通過并聯、合并、聯合事項審批等方式,實現審批的“化學反應”。在此影響下,企業簽訂土地合同到取得施工許可證從需要花費110個工作日轉變為“拿地即動工”。
在承諾制信任審批方面,廣州開發區率先實施以審批事項為分類,實施承諾制信任審批,審批事項報批材料減少近三分之二,審批時長大幅縮減;實施規劃工程許可和施工許可的兩證聯審,即來即辦。
“我們始終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堅持制造業當家,立足發展實際,堅持改革步伐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秘書長陳超介紹,自“工業快批”改革實施以來,廣州開發區通過實施“分階段辦理施工許可”等舉措精減項目50%申報材料,平均壓縮項目60%審批時限,平均縮短籌建周期6個月以上,累計推動華星光電、百濟神州等一批重大重點項目“引進即籌建、拿地即動工”,幫助企業搶占市場先機,提振企業投資發展信心。
不僅如此,據介紹,“工業快批”改革還通過綜合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開發信息化平臺,以數字賦能開辟新賽道。2024年,“埔企通”一站式數字化企業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為企業提供涵蓋招商、籌建、生產經營全過程服務,可以第一時間解決企業在規劃、環保、建設、市政等專業籌建難題。
從細節提升籌建“加速度”
“‘工業快批’3.0聚焦了以往容易忽視、但卻和企業籌建報批速度息息相關的細節,針對性地提出8條具體改革措施。”廣州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李寧介紹,新出臺的“工業快批”3.0政策涵蓋環保、水務、規劃、綠化、市政等6個行政審批事項,涉及14個職能主管部門,通過合并事項辦理、擴大環評全信任審批范圍等方式提出了8條有針對性的改革措施。
用地是項目建設的第一關。廣州開發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建筑設計總監黃玉琦表示,通過規劃管理模式改革,廣州開發區對區內總面積約2800公頃的800余個地塊的容積率等規劃指標進行調整優化,新增約4000萬平方米的產業載體面積用于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的升級,同時通過相關政策對提升容積率流程予以再造,報建籌建提速增效30%以上。
“比我們預期提速了至少兩、三個月時間,為項目早日投產‘搶’出了寶貴的時間。”廣州旭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丹群表示,早在項目招商供地階段,區行政審批局就與其提前對接,量身定制審批流程,推動項目“帶方案出讓”,在籌建報批過程中,為企業組建了跨部門多專業的服務專員團隊,結合專屬服務信息系統,全方位地提供各項報批指導工作。
加快項目建設審批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內容。廣州開發區營商環境改革局副局長何德滿表示,今年是該區被確定為廣東省首批營商環境改革試點的開局之年,在試點實施方案中,針對服務項目落地,該區推出建立項目籌建前期對接機制,提前啟動要素保障等工作,實施分期、分棟竣工聯合驗收等創新舉措,全力推動實現“引進即籌建,拿地即動工,竣工即投產”。
陳超表示,廣州開發區將繼續推進建設“工業快批”改革品牌,著力攻克一批制約項目落地與審批相關聯的卡點堵點問題,切實推動“審批大提速、效能大提升”,打造一批含金量高、質量過硬的制度集成創新成果,努力讓每一家扎根區內的企業暖心、舒心、放心、開心。